一苇老师讲周易(讲周易的老师)

2023-08-07 03:00:02 6阅读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一苇老师讲周易(讲周易的老师)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一苇老师讲周易(讲周易的老师)的知识,包括一苇老师讲周易(讲周易的老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一苇老师讲周易

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周易》的话题,那么《周易》到底有什么功用呢?我们看《周易·系辞》怎么说。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系辞》又借孔子之口说,易是来做什么的呢?易是用来“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此而已。前面的物是指各种物,包括生物非生物;后面的务其实就是事。“开物成务”,意思就是开创事物。“冒天下之道”,意思是包罗天下之道。什么道都在其中。

因此,圣人用它来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通天下之志,第二件事是定天下之业,第三件事是断天下之疑。第一件事重点在打通人和天地之间意志的通道,第二件事重点是能以易成就事业,第三件事重点是解决各种疑惑。别看只有三条,好像可以涵盖人世间所有的事:有天地打通,然后就可以做成想做的事,解决想解决的疑惑。除此之外,别无他事。

那么,为什么易可以实现这些目标呢?这是由易用的两种工具所决定的。易用的两种工具分别是什么?分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易用的两种工具分别是蓍策和卦爻。特点是:蓍草的截面是圆的,因为圆而有神;卦组成的二维形状是方的,因为方而有智。一圆一方,模拟天地,又有神灵又有智慧,由此就可以通过六爻的变化而呈现真相。圣人用它来洗涤万物之心,然后把它秘密地藏起来,至于是吉是凶,则和百姓共同担当。

神是用来预测未来,智是用来藏住以往。然后,《系辞》再次用到了“其孰能与于此”的句式,来感慨神和智的功用。

而接下来的“聪明睿知神武”这些词汇我们现在还在用,意思也没有什么变化。“神武而不杀者夫”是说,不以杀伐而立神武之威。因此,用易来明察天之道,以及百姓之事,然后以神的启示来引导百姓之用。圣人以此来做斋戒,以神的启示来照亮美好的德行。

而乾和坤就像万物之门的开合,合上门就是坤,打开门就是乾。乾坤一开一合,这就是变;往来没有穷尽,这就是通。呈现出来的就叫作象,有形之物就叫作器,通过对象和形的使用而发生作用就叫作法,利用它在万事万物之间出入,百姓都可以使用就叫作神。

一苇老师讲周易

《周易·系辞》中的孔子,总是能从《周易》当中读到与众不同的智慧。下面这两段,是孔子对否卦和鼎卦爻辞的独到发挥,对现代的人有非常实用的启发。

《系辞》原文是: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孔子的第一段论述,用辩证的思维模式讲解了安危、存亡、治乱的关系。危、亡、乱从哪里来?危、亡、乱从安、存、治当中来。总是安于其位,安定得久了就会带来危难;总是能保存着国家的,时间久了就会亡国;国家总是处于安定状态,动荡也就不远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种好的局面,会让人产生麻痹心理,而忘记了事物总是有阴阳两面。因此孔子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常怀敬畏之心,即使身处一种表面上是好的局面,也时刻不敢忘......

关于一苇老师讲周易(讲周易的老师)和一苇老师讲周易(讲周易的老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一苇老师讲周易(讲的老师)

本文链接:https://atcfd.com/zyqm/177.html

1.免责声明:本文栏目周易起名——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注明网址。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还有更多你想要了解的,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