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姓氏取名男(公孙姓氏取名女)

2023-08-08 19:48:01 2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公孙姓氏取名男(公孙姓氏取名女),公孙姓氏取名男(公孙姓氏取名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孙姓氏取名男

汉末群雄系列之公孙度(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很多人知道在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其实还长期存在一个第四势力,这就是辽东的公孙氏集团。公孙家族在以辽东为核心的我国东北南部及朝鲜北部统治长达五十余年,历经三代。客观来讲在中央王朝衰落乃至分裂的汉末三国时期,公孙集团对华夏文明在东北地区的存在与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为中原地区起到很强的屏障作用。尽管这种屏障作用并非公孙集团主观有意为之,但客观的积极作用还是值得肯定。

作为公孙家族在辽东崛起的开端,公孙度的知名度并不高,因为《三国演义》干脆没有提及他,反倒是他的儿子公孙康和孙子公孙渊还稍微混个脸熟。这倒不奇怪,毕竟群雄并起的年代公孙度偏居一隅,几乎没跟主线人物发生过交集,作为小说没提他也很正常。

不过既然本系列讲历史,汉末群雄必然有公孙度一席之地,本期开始咱们就来聊聊,公孙度如何割据辽东,并且是如何统治这里的。

公孙度重大事件之一——两个公孙豹

公孙度(150-204),字升济,辽东郡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因为父亲公孙延得罪当地官吏,年少的公孙度跟着父亲逃到玄菟郡居住,不久公孙度便被太守任用为郡吏。

《三国志·公孙度传》载:时玄菟太守公孙琙,子豹,年十八岁,早死。度少时名豹,又与琙子同年,琙见而亲爱之,遣就师学,为取妻。

原来玄菟太守名叫公孙琙,他的儿子公孙豹在十八岁时早亡,而公孙度小时候原名也叫公孙豹,居然还跟太守的儿子公孙豹同年生。天底下竟然有这样巧的事,让公孙琙对公孙度天然产生了喜爱之情,真就把公孙度当做自己儿子一般,不仅资助公孙度上学,还帮他娶了媳妇。

也许公孙度家本就和公孙琙是同宗吧,不然也没法解释从辽东逃难到玄菟的人却被任用为郡吏。至于公孙度到底是不是小时候叫公孙豹,反正只要公孙度父子这么说,别人也很难查证。毕竟公孙这个姓虽然在汉末时期出现的次数不少,但从来也算不上大姓,“王公子孙”么,人口基数不会多。所以笔者对公孙度原名公孙豹一事有些怀疑,到底是不是故意碰瓷呢,史料没这么说,仅代表个人观点。

另外,公孙度为辽东郡人,另一位汉末诸侯公孙瓒则是辽西郡人,史料上并没有两人任何交集的记载,所以基本也可以排除两人系出同宗。

《后汉书·谢弼传》载:建宁二年,诏举有道之士,弼与东海陈敦、玄菟公孙度俱对策,皆除郎中。

建宁二年(169),公孙度被举为有道,担任郎中。这段讲的是公孙度正式步入仕途的起点。官与吏在当时指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官是朝廷任命的正式官员,吏只是被官员自行招募帮助工作的人员。其中“诏举有道之士”中的“有道”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察举制下的一个特设科目,顾名思义指的是某人因为特别有道德,而被举荐为官。相对于“茂才”、“孝廉”这种常设科目,“有道”要少见得多。

然而众所周知,察举制的一大弊端就是裙带关系盘根错节,举荐上去的所谓人才都是熟人与关系户。“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首流汉桓帝时期流行的童谣,便是对察举制腐败现象的讽刺批判。这当中的寒素、清白、高第、良将也都是察举的科目。

那么公孙度到底有没有道?咱们慢慢聊。

公孙度重大事件之二——任辽东太守

按照正常程序,被察举推荐的人要到朝廷锻炼考察一段时间,然后再分配到各地方或中央各部门担任官职。公孙度的尚书郎实习期满,应该表现不错,居然被任命为冀州刺史。这可是号称天下第一大州的地方,在汉末这种动荡时期刺史权力正在不断扩大,绝对是肥缺。相对应地,惦记这个职位的人自然也很多。公孙度一个出身边地的乡巴佬,何德何能占着这个位置?于是公孙度屁股还没坐热,各种对他不利的谣言就传入京城,很快被罢免了。

......

关于公孙姓氏取名男(公孙姓氏取名女)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孙姓氏取名男(公孙姓氏取名女)

本文链接:https://atcfd.com/bbqm/994.html

1.免责声明:本文栏目宝宝起名——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注明网址。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还有更多你想要了解的,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结果